「這個字,看起來好台」——那些讓人想到臺灣老招牌的字體

招牌是一座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,反映出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與文化。對字體愛好者來說,光是蒐集招牌上的字體,就能湊出一部濃縮版的街頭文字史。

臺灣的市容常被批評過時、雜亂,但也是這樣的地方,讓新舊文化得以奇異地並存。這頭還是光鮮亮麗的百貨公司,另一頭就是古早味小吃林立的巷弄。在臺灣路上漫步,很容易撞見年代感滿滿的招牌,令人突然有時光倒流的錯覺。

以前製作招牌,是由顧客選定字後,招牌行再從字帖找出對應的字,接著給招牌師傅按照字形繪製。隨時代演進,老招牌漸漸被變得越來越稀有。一整排黑體的招牌字看起來縱然清晰整齊,卻少了個性。

到底什麼樣的字,才有那股懷舊的臺味?首先,不能不提到街頭巷尾都在用的「劉體楷書」。再來,臺灣原生種字體「水河體」也必須認識一下。至於遵循手繪精神培育出來的「柑仔蜜」,一定能打開你的味蕾,品嚐到臺灣字體的全新風味。

你我都認識的字體:劉體楷書

劉體楷書是個臺灣人沒看過也一定吃過的字體,無論在小吃店、診所、五金雜貨都能看到它的蹤影,可以說是臺灣街道的文字風景代表。

劉體楷書_一美假髮
以劉體楷書寫成的「一美假髮」

劉體楷書出自劉元祥先生的著作《商用字彙 楷書》,同系列還有《顏體》、《分書》(隸書)、《行書》,全都是臺灣招牌上的熟面孔。〈那個讓人想到台灣的字體〉這篇文章中提到,出身山東的劉元祥先生勤於臨摹歷代名家碑帖,偶然替人寫字後意外成名。1970 年代《商用字彙》套書出版後,臺灣招牌行幾乎是人手一套,劉體楷書就這樣成為製作店家招牌的範本字體。

書法藝術經常強調「行氣」,講究行文的韻律感,而作為印刷與招牌使用的字體必須考量到實用面,為了加強文字的識別度,每個字要盡量等大、清晰。因此劉體楷書不如傳統書法靈活,卻又因為手寫的溫度,不像標楷體這類電腦字型那麼死板,在商業應用與美感中取得了微妙的平衡。

劉體楷書、教育部標準楷書、董其昌行楷的比較
劉體楷書、教育部標準楷書、董其昌行楷的比較

可惜因為劉體楷書太紅,過度曝光下,許多人將這個字體跟「俗氣」劃上等號。好在近年大家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越來越高,劉體楷書翻身成了「臺味設計」常見的元素,像是財哥專業檳榔攤香蘭男子電棒燙等。

現行可取得授權的中文字型裡,最接近劉體楷書的應該就是文鼎的「文鼎毛楷」跟金梅的「金梅毛楷國際碼」。對授權或購買字型有任何問題,可以參考〈給新手的字體選購指南:第一次購買字型的常見問題及解答〉。

手繪職人代表字體:水河體

提到水河體,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以水河圓體寫成的「宮原眼科」招牌字。創作水河體的王水河先生年僅 16 歲就當上招牌店老闆,不但字體設計的天賦過人,還無師自通建築、油畫、雕塑、標誌設計、家具設計、室內設計等領域,是個全能型的藝術創作者。

水河體依照風格不同,可粗略分成「水河隸書體」、「水河番薯體」、「水河圓體」。(延伸閱讀:〈王水河與你所不知的台灣字體〉、〈台中中區字體散步:尋找水河圓體〉)

根據吳依潔所著論文〈水河體字型特徵抽取應用於字型開發之研究〉所述,水河番薯體是王水河先生創作隸書體時產生的自創體,脫胎自隸書的番薯體將起筆與收筆去掉,加上不規則的收尾,筆畫形狀看起來像是番薯。而水河圓體跟現代重心低、形狀方正的日式圓體不同,為了適應有限的招牌版面,它的造型佈局更加瘦長,重心也提得較高。

仔細觀察水河體,會發現即使是同樣的字,也會長得不太一樣——比起字型,水河體更像是美術字,每組字的造型都是量身打造的。有時考慮到平衡,刻意少一筆;有時則因應不同的招牌形狀,將文字變形。百變的造型變化為水河體體注入了靈魂。

如下面這張「信和電器有限公司」中的「電」、「器」、「公」字明顯跟一般寫法不同。

臺灣現存的電腦字型大多來自香港、中國或日本,水河體是少數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字體,獨特的風格更吸引不少人詢問數位化的可能性。可是,對完美主義的王水河先生來說,電腦字型可以隨意放大、縮小的特性容易破壞字的美感,加上每個字跟不同字組合時,可能都需要微調不同的地方⋯⋯

假如某天造字科技成熟到能滿足這些原則,是不是就有機會見到水河體的數位字型版本了呢?

有人味的復古字型:justfont 柑仔蜜

上面介紹的劉體楷書、水河體目前都沒有正式的數位字型可用,設計師想使用的話,只能透過掃描或仿作,實在有點不便。難道就沒有其他比較有臺味的字型可用嗎?

有的,那就是 justfont 即將推出的字型「柑仔蜜 kam-á-bi̍t」。

柑仔蜜天生有討喜的膨潤外表,方正開闊的佈局讓它看起來古意誠懇,是款能喚起回憶、頗有人情味的字型。

柑仔蜜_主視覺
柑仔蜜有粗勇飽滿的外觀、寬闊穩健的佈局,加上手作味十足的線條

柑仔蜜是番茄的臺語說法之一——聽說在南部比較流行,我新營人的確都這樣講——靈感源自臺灣街頭巷尾具年代感的美術字。字型設計師沈采柔在觀察過許多造型後,對這種橫筆較粗的明體風格美術字印象格外深刻(這種字也是市面上較少見的類型),並決定效仿古法,從手繪開始逐字設計。

柑仔蜜:手繪稿
justfont 設計師沈采柔繪製的柑仔蜜初稿

在臺灣,想尋找類似風格的字體,也可以去看看廟宇的「執事牌」,上頭的字跟柑仔蜜有類似的感覺。

神明出巡活動時,隊伍最前端常有人拿著「肅靜」與「迴避」的牌子,緊接著還會有以紅底金字標示的宮廟名、主神名號、「風調雨順」、「國泰民安」等牌子,那些就是執事牌。執事牌是一種木雕文字牌,呈長方形,有柄供手持,亦稱為長腳牌,功能主要是宣告主神即將來到,令信眾遵守秩序。

在〈執事牌的字體為什麼是扁的呢?〉這篇文章中,解說了執事牌的字體之所以要做成扁的,其中一個原因是要配合木材(文字載體)的纖維方向。加上漢字的橫筆比豎筆多,扁平的佈局也比較容易分配筆畫。就結果來說,拉長橫筆、寬扁的造型更能填滿空間,給人平穩、威嚴的感覺。

臺北陳德星堂正殿的執事牌(拍攝者:蘇芬媛)
臺北陳德星堂正殿的執事牌(拍攝者:蘇芬媛)

而柑仔蜜也有類似的造型,只是壓縮的比例沒有那麼誇張,撇筆尾端的處理方式也跟執事牌不同,是用切平的方式處理。兩種字都給人平穩、可信賴的感覺。

除了執事牌以外,柑仔蜜設計途中還參考了裝幀書籍封面、舊報章雜誌等等。為了抓住美術字的那股「人味」,設計師模擬老招牌師傅的工作方法,以平頭水彩筆繪製每個字的初稿。

手繪不像電腦造字有餘裕反悔,每一筆都要審慎思考,筆畫常常不能一次到位,需要回頭填補、修改。柑仔蜜的初期發想階段,就在這樣的反覆調整中渡過,直到設計師較為確定風格,再送進電腦持續延伸造字。過了好幾個月,手工栽培的柑仔蜜終於生長到成熟階段。

11 月底柑仔蜜即將上線,到時再請大家多多支持。

這不是錯字:招牌上的異體字

若常觀察老招牌,便會發現上面不少字的長相,跟學校教的「標準寫法」不太一樣。所謂標準寫法,是由教育部規範,專門設計給學童的手寫筆順,又稱為教育部標準寫法,考試時會以字形是否符合此標準,作為判斷錯字的依據。

不過,連學生做筆記時都有可能把「體」寫成「体」、「邊」寫成「辺」了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求快,難免會長出更多便於書寫的簡化寫法,這樣的字亦稱為俗字。另外,招牌字也常透過誇大、變形、省略部分文字筆畫的手法,達到吸引客人的目的。

老招牌上的異體字
光「麵」字就有最左邊的「麺」、最右邊的「𬹃」兩種寫法,左邊的「絲」則將糸部的三點水簡化為一筆,中間「製」下方的衣也寫成了二

漢字歷史長達三千年,中間出現過不少像是「溫、温」這類因為筆誤積非成是的異體字,或「飯、反」這種餐飲業速記用的俗字。在美術字這塊,更有許多為了美感及辨識度而設計的造型。比起將非官方標準的字形通通視為「錯字」逐一改正,我更希望保留這些有古早味的特殊寫法。

老招牌上的異體字:冰店招牌上的「圓」、汽車音響店的「雷」
老招牌上的異體字:冰店招牌上的「圓」、汽車音響店的「雷」
老招牌上的異體字:霓虹燈招牌上的「製」、冰店的「淇」
老招牌上的異體字:霓虹燈招牌上的「製」、冰店的「淇」
老招牌上的異體字:一間五金行的「賣」、牆面廣告的「純、綠、絲」
老招牌上的異體字:一間五金行的「賣」、牆面廣告的「純、綠、絲」

身為一款脫胎自舊時代文字的字型,justfont 柑仔蜜也考究到不少這樣的異體字。得益於字型技術的進步,柑仔蜜能透過替換字符功能,讓一個字有多款造型,且可自由切換。如此一來,既可保留特別具代表性的老寫法,又能兼顧現代社會習慣的字形。

柑仔蜜_寫法切換

請問柑仔蜜怎麼賣?

11/20-11/22 中午 12 點是 VVIP 封館優惠,曾經贊助過 justfont 家字型的人都算是 VVIP 喔!如果先前填過問卷,還可以再使用折扣碼,請大家留意信箱~

至於還不是 VVIP 的人,11/22 中午 12 點正式預購開始,喜歡這味字型的人請好好把握!

柑仔蜜預購

2 則留言

  1. 好喜歡這篇!!有種學到很多的感覺(背後是可能花了很多時間整理資料的感覺哈哈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