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問努|如何離開低薪又沒有發揮空間的設計工作?

您好曼努,

從小以來對很多事情都充滿好奇與興趣,但全都沒有持續下去,很常被家人或朋友們說我總是三分鐘熱度。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只要有周邊的人相同興趣,我就會開始抗拒做那些興趣,很害怕被別人比較高低;另一部分則是有很嚴重的完美主義,聽起來很像藉口,很害怕自己沒達到預期,如考試交白卷、或者故意不讀書還能考及格,同時安撫自己,要是我認真起來一定很厲害的駝鳥心態。

我最初是在社團活動中萌芽對設計的興趣,後一心想著要補足設計不足,進而就讀設計的研究所,但課程內容與預期不符。畢業後藉口給自己幾個月的時間休息,實際是則是很害怕找工作以和很迷惘,覺得沒有一技之長,加上家人對於讀完研所的薪資期待,以及平面設計相關職位普遍低薪,基礎條件工作經驗以及實際的作品集,種種的條件不符,我持續拖延下去。

直到期限到了我放下低薪的條件,以累積經驗與作品的前提,投遞了兩間距離宿舍很近的公司。我開始平面設計的工作,製作活動文宣、社群圖文等,因公司較小型各種 cost down,加上年長主管較保守,我所能發揮的空間很少。

現在我依然待在這家小公司,薪資 30K 沒有獎金沒有年終,但因為事少離家近的關係,我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,做著模板的文宣、對設計沒有成就感,知道這樣不對卻沒辦法踏出去,有很多事想做(想離職、想轉職),心有餘而力不足,一樣持續著三分鐘熱度。

讀者 F(投稿經過刪減、隱去個人資訊)

F 您好,

想先跟你說聲辛苦了。卡在原地的感覺應該很不好受吧。

在我看來,你不是什麼三分鐘熱度的人,比較像是被自己的完美主義困住了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

我認為三分鐘熱度的人,比較像是因為「膩了」而對一件事失去興趣。而你停止興趣的原因則是「害怕跟人比較高低」、「完美主義」,兩者的根本概念都是「比較」。跟別人比、跟自己比、跟「完美的標準」比。

最挑剔完美主義者的人,總是他們自己。

完美主義者通常是最缺乏自信的一群人。他們習慣自我批判,自己罵自己不夠,還會去看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,一看到什麼壞話,馬上刻進骨子裡背。至於那些鼓舞稱讚的話,卻不知為何都記不住。

長期浸淫在負面話語中,有辦法培養自信才怪。

完美主義者也是容易有拖延症的人。對他們來說,成品總是不夠「完美」,沒辦法見人。假如沒辦法找到最完美的選項,就傾向先不做決定,直到退無可退。

我之所以知道這些,主要是因為我身邊也有類似傾向的朋友。下面分享一點我曾跟他們分享過的觀點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
沒有「絕對完美」,只有「相對完美」

完美主義者顧名思義,就是希望作品以最完美的姿態示人。

可是,什麼是「完美」?

當下覺得完美,隔天看一樣完美嗎?過一週呢?再過一年呢?

自己覺得完美,業主會覺得完美嗎?每個人都會覺得完美嗎?

你的能力、品味、受眾都會隨著時間有所改變,這表示所謂「完美」的標準,隨時都在變動。

這是個「重力問題」。

重力問題指的是既存事實,人類無法對其產生任何行動。像是想要輕鬆騎腳踏車上陡坡,卻抱怨「重力不肯離開我」。糾結在自己無能為力的點上,只會越來越累。

為了追求一個沒有標準值的目標,你不得不砸上大把時間、精力,可想見最後仍會迫於現實不得不公開。最糟的是,那時你必定還是會覺得作品不夠完美。

產品設計界有個名詞叫「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)」,意思是「最小可行性產品」。

新創公司要推出產品時,為了快速了解市場買不買單,不會在最初立刻開發一個大型複雜的產品,而是先做個有基礎功能的 MVP 試水溫。比如 Instagram 剛推出時只能發佈圖片,不能發影片,更沒有限時動態。

2010 的 Instagram
2010 的 Instagram

MVP 完美嗎?一點都不。

那現在呢?你看已經過了十年,Instagram 一樣一堆問題啊。那為什麼還是很多人用呢?

或許不過是,它相對其他類似產品來說,已經足夠完美,而且它會持續迭代,不斷改進不夠完美的部分。

不管是做作品、找工作,都不用強求「絕對完美」,只要「相對完美」就夠了——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完美一點,這樣就好。

要怎麼做得「相對完美」?

主管很保守不給我放手做,怎麼辦?

不妨試著了解為何主管有這樣的傾向,是覺得醜,抑或是單純習慣這樣做?他最在意的設計元素是什麼?用色?文字大小?能接受的設計風格最多到哪?有可能透過可量化的成效說服他改變設計風格嗎?即使是稍微改變一點點也好?

很麻煩嗎?坦白說,大部分設計師花最多時間的工作,確實不是做設計,而是溝通。

《I Hate Communications》by 聶永真 Aaron Nieh
聶永真 2015 年為不只是圖書館製作的海報《I Hate Communications》,應該是不少設計師的心聲

實在無法改變主管態度的話,就將保守風格做到比其他人漂亮,資訊層級都排得比其他人易讀,完稿檔案做得比其他人乾淨。

聽起來很沒自我風格、很無聊?老實說,有時候業主想要的真的只是大便,你不給他大便還會生氣,不如直接給大便早點結束這段孽緣,彼此再去尋找更好的對象。

那找不到正常薪水的設計工作,怎麼辦?

噢⋯⋯這真的很讓人難過。

設計這行主要看作品說話,不太管學歷。以第一份工作來說,我認為「累積經驗跟作品」這個目標是正確的,然而如果像現在只是套模板做事,不僅很難放進作品集,也無法提升自己的能力。

我認為相對完美的選項是:薪資不比現在低,文化比現在開放的公司。或轉個方向:兼職接案,彌補正職工作內容單調跟薪資少的缺點。先有作品,日後無論是要談更高薪水、自行接案都方便。

無論做哪個選擇,勢必都會比目前的生活辛苦一些,更可能不是你心目中最完美的選擇。但我想,即使不能走直線一步到位,繞點遠路慢慢修正方向,同樣能到達目的地吧。

對了,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?

上面這些是直接針對你目前的狀況討論,也就是以「繼續幹設計這行」為前提。另一方面,我覺得也可以拉高視野,試著俯瞰自己的人生。

你喜歡什麼?討厭什麼?工作時做什麼特別開心?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呢?

這類問題常被覺得「不夠實際」而被大家忽略,畢竟思考這些大哉問非常費力。不過只要好好根據過往人生經驗想過一次、有個初步的答案,在做重大決策時,你就比較有個根據可以參考。推薦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,裡面有實際操作案例,協助你釐清思緒。

以我自己為例,我知道我喜歡對社會帶來好的影響,討厭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與時間,希望成為不上班族,做喜歡的事又能賺到錢。從這樣的人生觀延伸,我可能會去接案、盡量找對社會有正向影響力的公司(可以遠端工作的)。

當然,許多人看到這裡,可能會反射性回答:「我理想的工作就是不工作,工作只是為了賺錢而已。」

沒錯,多數人都希望跟工作切割,笑稱自己只是勞動機器——有些人的確成功偽裝成機器了。

然而,另外那些人終究會因為沒熱情、找不到成就感而無法再做下去,不然就是為了每個月穩定的薪資條苦撐著,在壓力下開始憂鬱、失眠、自律神經失調。

我認為這種工作觀,比較適合可以將工作跟個人生活分得很開的人。這種人不期望從工作中得到樂趣,一天花八小時做毫無興趣的事也無所謂,以超然的眼光看待工作上的一切狗屁倒灶,下班後的生活才是他的成就感來源。

至於無法分得那麼開的人,在我們還沒脫離「勞動換取金錢,金錢換取食物」的制度以前,就盡量努力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吧。

一份工作中只要有 1% 是喜歡的事,就有可能繼續做下去。我們的目標是讓那 1% 成長到 10%,再到 30%、50% 甚至更高——覺得很奢侈?只要你敢想,就有可能哦。

等等,上面都沒講到薪水。錢不重要嗎?

重要。

殘酷的是,台灣平面設計業的起薪就是那副死樣子,而且成長幅度極其有限,根據各大求職網的資料,封頂大概 40K-45K 吧。難怪許多設計師寧願自己接案也不要去公司上班。

2023 平面設計/美編薪水收入 by 104 薪資情報
2023 平面設計/美編薪水收入 by 104 薪資情報

想賺更多錢,勢必要先提升自己的能力、經驗跟人脈。說是這樣說,要從哪裡施力比較好?

這時搞懂自己喜歡什麼的好處就出現了——幫自己找尋潛在的職涯方向。例如我這種喜歡整理資訊、將物品分門別類的人,現在便跑去做資訊設計、UI/UX 設計相關的工作。

設計專業包山包海,和平面相關的就有活動主視覺、海報、社群製圖、標誌、標準字、內文編排、書封、包裝、印刷⋯⋯不知道你最想發揮的領域是什麼?推薦你多方嘗試,找出做起來特別開心的幾個,多多累積相關作品經驗。

搞不好做一做發現,你其實沒那麼喜歡平面設計⋯⋯?那更好,這下你不一定要幹這行啦。選擇是不可逆的,但是可以改。


寫到這裡已經好長,忍不住還是想多說一句——興趣應該先是一件「做了會開心」的事。

你是個設計師,不代表你「只是」個設計師。

我們的職業不能定義我們是什麼樣的人。你對設計有興趣,覺得做設計蠻開心的,所以當了設計師,不代表你只能有設計這個興趣,或只能從設計中獲得成就感。

興趣不過是一件你有熱情、而且做了會開心的事。將興趣發展成專業是因為你想要,而不是必須的。興趣可以沒有用,可以沒賺錢,可以不跟人比較,可以不用做到「完美」。

如果你能找回小時候對萬事萬物的興趣,單純享受它,那就太好了。


我不喜歡鼓吹人「跳出舒適圈」——本來待的地方又不怎麼舒適,幹嘛跳?

我更喜歡的說法是:慣性。

沒有外力介入的話,原本靜止的東西就會永遠維持靜止狀態。人也一樣,好端端的不會想改變,除非有外力撞擊。

你的文字給我的感覺是:你花了很多力氣,試圖讓自己變成「完美的平面設計師」,沒想到出社會遭遇的現實壓垮了你。你並不滿意現在的自己,卻沒有力氣做任何改變。

欸,這只是你的第一份工作啊。你還有很多事可以做的。

希望我的文字可以給你一點力量,把你撞去你所想望的地方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