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實講讀沒幾頁我就嚇壞了,書中的家庭關係和我家實在太像了,作者廖瞇的文筆又跟我習慣的寫法相似(但他的字讀起來的感覺更誠實、無修飾),一邊讀一邊坐立難安,以為在照鏡子。讀完又不知道該說什麼,正常與否的那些許多人都說過了,我沒辦法說得更好,倒是書寫這件事的辛苦讓我很有感。
很辛苦。純粹地寫這樣的東西、並且公諸於世,很辛苦。我說「這樣的東西」,指的是自己身邊的人,自己的生活,以及自己在想什麼。細細揀選材料避免斷章取義或傷害他人,很辛苦;直接面對自己政治正確的不正確的正面的負面的光明的黑暗的想法,很辛苦;誠實寫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,很辛苦。
光是這樣就很辛苦了,廖瞇還要把寫的東西給被寫的人看,把他們的回應寫進來,然後再給他們看。想想覺得更辛苦了。
作者在書中提到媽媽起初不想要這本書出版,類似於家裡的事為什麼要給外人知道,這樣的論點。我的媽媽也跟他的媽媽一樣,不喜歡我寫什麼《全職在家工作的每月生活報告》啦《休業日記》啦(收入少沒正職工作還要講給大家聽喔?)總之公開書寫私事,是一件絕對不被認可的事。
可是要是有人讀了變得更能理解身邊的人呢。要是有人讀了覺得好險自己不孤單呢。是不是這樣的書寫就有其正當性有其意義了呢(即使我不認為書寫非要有意義不可)。這樣說好了,一開始我只是為自己寫的,後來我也為了其他和我處境類似的人寫。為了和我相關的人寫。不知不覺就寫到現在了。
不小心講太多自己,回來講書。
這本書主題乍看只是在講繭居族,背後的不理解卻能套用到幾乎每一個家庭問題。從這本書我看到對話的可能性,即使我還沒有意願去對話。
也許有人會說「這樣的東西」根本不算文學——我跟文學不熟不太懂家族書寫什麼的——不過「這樣的東西」絕對是值得讓人看到的。或者套滌的話,這本書「是個咖」。謝謝廖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