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Q1 生活報告|數字控

今年開始每週在 Instagram 上記錄自己的支出。第一週的貼文一發,便吸引同為設計師的友人留言:「數字控」。

不得不承認我真的是,不知道看我文章的人會不會也有類似想法。

既然是數字控,不如就用幾個數字,講講我這季過得如何吧。

44.3

我在 2020 年重拾記帳,2021 年底初次製作個人財務報表,2023 年引進預算制練習控制開銷,目標是將儲蓄率——收入減支出除以收入——穩定維持在 40%,引自《財務自由》裡的參考指標。而 Q1 的儲蓄率是 44.3%。

每週在 Instagram 紀錄支出
每週在 Instagram 上記錄自己的支出

都大人大種(tuā-lâng-tuā-tsíng)了才學到這些,實在有點不好意思,但不得不說,有些事情就是時候未到。就算我穿越回 2016 年,對剛畢業的我苦口婆心講述理財的重要性,22 歲的我大概只會假笑敷衍過去,回家就忘光了吧。

一個人經歷過的事情決定了他未來會怎麼行動。正是我體驗過不上班、只靠寫字、打工、接案維生的日子,知道每一塊錢賺來有多不容易、花掉又有多麽簡單,現在的我才漸漸培養起這些(看起來有點像鐵公雞的)習慣。

那為什麼在家工作的時候,我沒有去做這些事呢?

嗯,就像《匱乏經濟學》裡說的,窮人很難做出長遠來看較佳的決策,因為當下光要生存就已經耗盡氣力了,在頻寬不足的狀況下,根本無暇顧及未來。當初的我應該每天想要寫什麼文、要做什麼事賺錢就飽了吧。

也正是我親自嘗試過(盡量)脫離現今主流工作方式,明白要靠「只做自己喜歡的事」生存還是有困難的,至少目前啦。看似折衷的自由接案則根本一點都不自由,工時還可能變相拉長,也不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。

那我不想上班,要怎麼辦?

就大家很熟悉的那套:遵循當今的資本規則,提高收入、減少支出,全力累積個人資產。我現在為此付出的時間,都是為了能提早贖回我的自由——可以只做自己喜歡的事,也不會餓死的自由。

4.1

上次做完健康檢查,報告出來說我的身材是警戒型。

不算太意外,久坐不動、運動量少都是長期在家工作的副作用。自己試過幾次減脂,多以成效不彰告終,自認觀念正確,不知道卡關在哪。

去年底終於付費找了營養師幫忙,首先細細紀錄一週的飲食,再來跟他一對一討論適合的路線,沒想到結論是我先不用管體脂,因為肌肉量少,專心做低醣飲食搭配運動即可,約 2-3 個月可見成效。

諮詢是一次性的,若要營養師繼續盯著你就要再付錢。我想說這次有了具體方向,自己先來一次,不成再回頭求救也行。

營養師說我每天得吃 3 手掌的蛋豆魚肉,2.5 拳頭的蔬菜,但只能吃 1 碗飯或 2 碗麵。過去的我就敗在吃太多飯麵,這回掌握關鍵,今年一至三月執行低醣飲食以來,體重已減少 4.1 公斤。

體重變化

擔心都減到肌肉,用體脂肪率再算了一次,結果是少了 3.8 公斤的脂肪,應該還算及格吧。這還是完全沒在運動、只靠飲食的成果。

褲頭變鬆了,手頭卻變有點緊。要吃到足量的蛋豆魚肉實在不便宜,不過比起肥胖造成的疾病醫藥費,這點錢還是小錢啦。

145

心中一直有個小小的計畫,是想清點自己擁有的所有物品數量。

TLC 有個節目叫《生活整理師》,那些家裡一堆東西的人會委託 TLC 的整理師及空間設計師幫忙。最大看點在於:節目組會把家裡所有物品分門別類擺在倉庫裡,陪著屋主一起決定去留的物品,再將這些留下來的物件好好收納回去。

物品一次排開的視覺效果相當震撼,也會很赤裸地看見,哇這個人居然擁有 36 支梳子,或是 82 個杯子、124 條手鍊之類的。簡直就是一個家的組成比例表。

生活整理師-截圖
大概像這樣。credit: TLC 旅遊生活頻道

清明連假趁工作空檔來了一場大掃除,將爆炸的衣櫃與床底收納清出一點呼吸的空間,順帶數了一下自己的物品數量。

145 是我擁有的衣物件數,包含外出衣、睡衣、內衣褲等,只算外出服的話則是 102 件。我們家中有 26 個大大小小的環保袋/帆布袋,29 種餅乾糖果,60 支筆,79 本書,158 支衣架。

還沒數完。這根本就是個巨無霸計畫。

我要回去數了,下季見。或歡迎來 Instagram 找我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